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器 > 正文

gtld服务器(gtld server)

今天给各位分享gtld服务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gtld server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阿里云服务器是如何实现每台服务器都是公网IP的呢?

根据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利用公有云(比如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部署了应用之后,为了访问申请的云服务器,需要使用公网IP,公有云服务商不仅提供了固定的公网IP,更多采用的是弹性公网IP。

弹性公网IP的基础是:NAT

弹性公网IP

申请了弹性公网IP之后,可以将期绑定到云服务器实例,用于通过公网访问自己申请的云主机。

总结

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均支持弹性公网IP。随着公有云业务的不断发展,云服务提供商的公网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通过运营商上网也采用了运营商级别的NAT。将来有可能所有的云主机均得采用弹性公网IP。

对于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器的公网IP,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需更多帮助,请私信关注。谢谢

瞎回答的很多。实质上,并没有魔术。阿里云的ip就是买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范围买下的。

那些说类似专线独立ip的人,都是瞎掰,专线实质上是电信买下的ip范围里租一个给你用,电信那端通过调整路由表把对应的ip报文转发到你那根物理线路上。

阿里云的技术方式完全不一样。

首先阿里和电信一样,都是购买巨大的一段ip地址范围,它的地址范围不比电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范围就是这些大佬买光的,国外aws,google,微软的ip范围更大。

其次,阿里云内部,不是简单的改路由器,而是当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网络里属于阿里云的ip报文导入数据中心后,通过服务器进行报文数据软交换,也就是常说的sdn(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把ip分配给具体的虚拟机。这样确保虚拟机绑ip可轻松的自动绑定。当你在界面上点一下申请弹性ip的时候,阿里云就从它的ip池里空余的ip中,分一个给你,注意,这个ip池比阿里的机器数量,甚至虚拟机数量要大很多。当你分配了弹性ip后,如果要绑定弹性ip到具体某个虚拟机时候,背地里,阿里云就简单的把这个ip和虚拟机的路由关系告诉它的软交换服务器集群,然后所有进入阿里云中的报文里,属于这个ip的报文被投递给这台虚拟机。

下面有很多瞎回答的,NAT是可以减少公网IP地址的使用,但还是需要公网IP。

公网IP只可能是云服务商自己向电信或移动等运营商买的。

阿里云有很多服务器,但是并不是所有服务器都需要公网IP,比如数据库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等,只需要内网IP就够了。实际需要使用公网IP的服务器就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那几台而已。

借助内网IP和弹性公网IP,以及IP回收等,实际需要使用的公网IP数量是可控的。

那么,阿里云到底有多少公网IP呢?可以看下这里的不精确统计

大概是 860万个公网IP。

这里面包含了阿里在国内、美国、新加坡的IP地址统计,应该还不完整。

一句话回答:就是买的。

通过BGP自治号(AS)查询,阿里云大约有3千万个公网IP,AS名称为“CNNIC-ALIBABA-CN-NET-AP”,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另外这么多IP当然不可能是运营商分配的,事实上运营商的公网IP还没阿里云多,这些IP是阿里云向CNNIC申请,APNIC审核并最终由ICANN分配的。

在逻辑上阿里实际就是一个运营商,它和移动联通电信的网络连接,和移动联通电信三网互通原理完全一样,都是基于边界网关协议BGP,搞一次地址广播的花费至少就要花好几百万

没啥特别的实现方法,就是大批量买IP地址,通过广域网路由协议发布。

原来IPV4地址还不值钱,阿里早就大段大段地买,囤积了非常多的IPV4地址资源。

国内的BAT,从IPV4资源来看,阿里比腾讯多一个数量级,腾讯比百度多一个数量级,百度比其他厂商多一个数量级。

查了下阿里的AS信息,大概有十来个B段地址。

现在的IPV4地址,基本上已经分配完了,现在要拿到新的IP网段,基本上只能找ISP买,或者收购其他有IPV4资源的公司。

全世界所有的公网IP地址都源自ICANN这个组织,这个组织掌握着全球“互联网地址簿”

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等都是由ICANN负责管理。

ICANN先分配给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欧洲IP资源网络协调中心(PIPE NCC)、美洲互联网号码注册机构(ARIN)、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互联网信息中心(LACNIC)、非洲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friNIC),再由这些地域性的组织分配给所在区域的ISP。

IPV4最多可以提供约42.9亿个IP地址,这么多年过去了,用着用着就发现不够用了。虽然全世界的各个分配机构都相继宣告了IPV4地址已经耗尽,但还是有大量的ISP私藏了大量的IPV4的IP地址。

绝大多数人对IPV4地址枯竭这件事都理解有偏差

宣告枯竭的对象是IPV4地址分配组织,它只是告诉大家我手里所有的IPV4地址已经全部发放完毕了,至于已经从分配组织获得的IP地址,分配组织才不管你用还是不用。假如还想从分配组织手里申请新的IPV4地址就必须要等别人不用归还,稀缺的资源往往需要排队走关系。

所以但凡稍微有点实力的ISP运营商都不会傻傻地将IPV4地址退回去,而是大批量的囤货,即使不用也会攥着手里。假如真有那些坚持不下去的ISP运营商,退了多少IPV4地址立马就会被瓜分掉。IPV6在不断的普及当中,当简短的IPV4地址注定会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ISP手里囤积的IPV4地址是完全足够日常使用

IPV4地址就像海绵里的水,你挤挤它就会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服务器的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能够保证公网IP地址的供应。

IPV4地址到目前为止还能游刃有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NAT技术,即网络地址转换。

NAT技术能够将当前地址空间中的IP地址映射到另一个地址空间,可以理解成一个转换表,其中存储着外部地址/端口到内部地址/端口的转换关系。通过NAT技术就无需每台设备都拥有一个独立唯一的IP地址,可以很多台设备共用一个公网IP地址,而局域网内使用私网不重复的IP地址即可。

NAT技术不仅可以缓解IP地址短缺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私有网络。现在申请宽带已经很难再申请到公网IP地址了,甚至于运营商可以实现一个地区都使用内网IP地址。那么问题就来了,绝大多数人并不喜欢NAT转换技术,希望设备能够获得公网的IP,便于远程管理。所以很多“攻城狮们”会尝试通过各种NAT穿透技术来解决NAT转换技术所带来的问题,比如:SOCKS、UPNP、ALG等等。

实际上服务器对于公网IP地址的需求量也并没有那么大,比如:很多网站、域名可以存放在一台服务器上,共用一个公网IP地址。理论上服务器的配置足够、带宽足够可以同时存放N多个网站,应用类的APP服务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公网IP地址的配置和局域网的IP地址配置并无二致

互联网内很多组织都共同维护着一本类似“114”的地址查询薄,IP地址由分配组织分配给ISP后,分配组织就会更新地址簿,其他组织就会同步更新。

这就好比快递,收快递的人也许并不知道送到具体哪个地方,他只需要将包裹收好贴上地址后统一放到快递站点,再由快递站点送到区域中转站,再由区域中转站送到市级以上的大型中转站,大型中转站就知道如何层层下发,最终有派件员送到收快递的人手中。

IP地址分配组织会标识每个IP地址具体是属于哪个ISP运营商,至于ISP运营商是想很多个网站或者应用用一个公网IP地址、还是一个服务器用多个公网IP地址、还是一个服务器使用弹性的公网IP地址,就不是IP地址分配组织会管的事情了。

阿里云服务器是如何实现每台服务器都是公网IP的呢?服务器那么多,不应该每台服务器都去运营商购买公网IP吧。难道是使用NAT转换的吗?

阿里云的ip就是买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范围买下的。

那些说类似专线独立ip的人,都是瞎掰,专线实质上是电信买下的ip范围里租一个给你用,电信那端通过调整路由表把对应的ip报文转发到你那根物理线路上。

阿里云的技术方式完全不一样。

首先阿里和电信一样,都是购买巨大的一段ip地址范围,它的地址范围不比电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范围就是这些大佬买光的,国外aws,google,微软的ip范围更大。

其次,阿里云内部,不是简单的改路由器,而是当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网络里属于阿里云的ip报文导入数据中心后,通过服务器进行报文数据软交换,也就是常说的sdn(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把ip分配给具体的虚拟机。这样确保虚拟机绑ip可轻松的自动绑定。当你在界面上点一下申请弹性ip的时候,阿里云就从它的ip池里空余的ip中,分一个给你,注意,这个ip池比阿里的机器数量,甚至虚拟机数量要大很多。当你分配了弹性ip后,如果要绑定弹性ip到具体某个虚拟机时候,背地里,阿里云就简单的把这个ip和虚拟机的路由关系告诉它的软交换服务器集群,然后所有进入阿里云中的报文里,属于这个ip的报文被投递给这台虚拟机。

阿里云有很多服务器,但是并不是所有服务器都需要公网IP,比如数据库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等,只需要内网IP就够了。实际需要使用公网IP的服务器就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那几台而已。

借助内网IP和弹性公网IP,以及IP回收等,实际需要使用的公网IP数量是可控的。

人家阿里有自己的as号好吧,bgp互联的,有自己ip段,nat个锤子

很正常,开过专线的就知道,给钱,一条线路,所有内网电脑全可以分配外网ip。

当然是向运营商买ip了,不可能是NAT,至于为什么不是,你需要了解NAT的工作原理,NAT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NAT转换必须有一方是公网地址

浏览器是怎么通过域名解析的

域名解析步骤:

当一个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时,DNS解析将会有将近10个步骤:

第1步,浏览器会检查缓存中有没有这个域名对应的解析过的IP地址,如果缓存中有,这个解析过程就将结束。浏览器缓存域名也是有限制的,不仅浏览器缓存大小有限制,而且缓存的时间也有限制,通常情况下为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域名被缓存的时间限制可以通过TTL属性来设置。这个缓存时间太长和太短都不好,如果缓存时间太长,一旦域名被解析到的IP有变化,会导致被客户端缓存的域名无法解析到变化后的IP地址,以致该域名不能正常解析,这段时间内有可能会有一部分用户无法访问网站。如果时间设置太短,会导致用户每次访问网站都要重新解析一次域名。

第2步,如果用户的浏览器缓存中没有,浏览器会查找操作系统缓存中是否有这个域名对应的DNS解析结果。其实操作系统也会有一个域名解析的过程,在Windows中可以通过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文件来设置,你可以将任何域名解析到任何能够访问的IP地址。如果你在这里指定了一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那么浏览器会首先使用这个IP地址。例如,我们在测试时可以将一个域名解析到一台测试服务器上,这样不用修改任何代码就能测试到单独服务器上的代码的业务逻辑是否正确。正是因为有这种本地DNS解析的规程,所以黑客就有可能通过修改你的域名解析来把特定的域名解析到它指定的IP地址上,导致这些域名被劫持。

这导致早期的Windows版本中出现过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对于一般没有太多电脑知识的用户来说,出现问题后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也很难自己解决,所以Windows 7中将hosts文件设置成了只读的,防止这个文件被轻易修改。

在Linux中这个配置文件是/etc/named.conf,修改这个文件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当解析到这个配置文件中的某个域名时,操作系统会在缓存中缓存这个解析结果,缓存的时间同样是受这个域名的失效时间和缓存的空间大小控制的。

前面这两个步骤都是在本机完成的,所以在图1-10中没有表示出来。到这里还没有涉及真正的域名解析服务器,如果在本机中仍然无法完成域名的解析,就会真正请求域名服务器来解析这个域名了。

第3步,如何、怎么知道域名服务器呢?在我们的网络配置中都会有"DNS服务器地址"这一项,这个地址就用于解决前面所说的如果两个过程无法解析时要怎么办,操作系统会把这个域名发送给这里设置的LDNS,也就是本地区的域名服务器。这个DNS通常都提供给你本地互联网接入的一个DNS解析服务,例如你是在学校接入互联网,那么你的DNS服务器肯定在你的学校,如果你是在一个小区接入互联网的,那这个DNS就是提供给你接入互联网的应用提供商,即电信或者联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SPA,那么这个DNS通常也会在你所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通常不会很远。在Windows下可以通过ipconfig查询这个地址

在Windows中查询DNS Server

在Linux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查询配置的DNS Server

在Linux中下查询DNS Server

这个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性能都会很好,它们一般都会缓存域名解析结果,当然缓存时间是受域名的失效时间控制的,一般缓存空间不是影响域名失效的主要因素。大约80%的域名解析都到这里就已经完成了,所以LDNS主要承担了域名的解析工作。

第4步,如果LDNS仍然没有命中,就直接到Root Server域名服务器请求解析。

第5步,根域名服务器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的主域名服务器(gTLD Server)地址。gTLD是国际顶级域名服务器,如.com、.cn、.org等,全球只有13台左右。

第6步,本地域名服务器(Local DNS Server)再向上一步返回的gTLD服务器发送请求。

第7步,接受请求的gTLD服务器查找并返回此域名对应的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的地址,这个Name Server通常就是你注册的域名服务器,例如你在某个域名服务提供商申请的域名,那么这个域名解析任务就由这个域名提供商的服务器来完成。

第8步,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会查询存储的域名和IP的映射关系表,正常情况下都根据域名得到目标IP记录,连同一个TTL值返回给DNS Server域名服务器。

第9步,返回该域名对应的IP和TTL值,Local DNS Server会缓存这个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缓存的时间由TTL值控制。

第10步,把解析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用户根据TTL值缓存在本地系统缓存中,域名解析过程结束。

在实际的DNS解析过程中,可能还不止这10个步骤,如Name Server也可能有多级,或者有一个GTM来负载均衡控制,这都有可能会影响域名解析的过程。

简述应用层协议定义的内容

应用层协议有以下6种:

1、DNS: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现在顶级域名TLD分为三大类:国家顶级域名nTLD;通用顶级域名gTLD;基础结构域名。域名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

2、FTP:文件传输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FTP其于TCP。

3、telnet远程终端协议:telnet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它也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又称为终端仿真协议。

4、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http使用面向连接的TCP作为运输层协议,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5、电子邮件协议SMTP:即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规定了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之间应如何交换信息。SMTP通信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邮件传送、连接释放。

6、POP3:邮件读取协议,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协议通常被用来接收电子邮件。

扩展资料:

应用层协议中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应用层协议

在网上买个域名和买个服务器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

一、含义不同:

域名(英语:Domain Name):又称网域,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

二、构成不同:

域名: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

服务器:由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构成,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三、用途不同:

域名:通过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服务器: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扩展资料:

1、域名的注册依管理机构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gTLD域名的管理机构,都仅制定域名政策,而不涉入用户注册事宜,这些机构会将注册事宜授权给通过审核的顶级注册商,再由顶级注册商向下授权给其它二、三级代理商。

2、域名备案的目的:为了防止在网上从事非法的网站经营活动,打击不良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如果网站不备案的话,很有可能被查处以后关停。域名注册申请成功后,客服会主动进行域名备案,域名备案审核时间一般是7个工作日左右。审核成功后即可正常访问。

3、服务器软件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的方式,有很多形式的服务器,常用的有文件服务器(File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邮件服务器(Mail Server)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域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服务器

什么是域名

域名的注册依管理机构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GTLD域名管理机构,会将注册事宜授权给通过审核的顶级注册商,再由顶级注册商向下授权给其它二、三级代理商。

域名服务器的类型:

1、主域名服务器

负责维护一个区域的所有域名信息,是特定的所有信息的权威信息源,数据可以修改。

2、辅助域名服务器

当主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关闭或负载过重时,辅助域名服务器作为主域名服务器的备份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辅助域名服务器中的区域文件中的数据是从另外的一台主域名服务器中复制过来的,是不可以修改的。

3、缓存域名服务器

从某个远程服务器取得每次域名服务器的查询回答,一旦取得一个答案就将它放在高速缓存中,以后查询相同的信息就用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回答,缓存域名服务器不是权威的域名服务器,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都是间接信息。

设立根服务器需要世界相关组织批准吗?

现如今由ICANN这个组织掌握着全球“互联网地址簿”包括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但美国依然掌握着生杀大权。

ICANN现在所提供的这些服务都是最初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负责管理。

互联网最早起源于美国,在很早以前(90年代之前)一直作为军事、科研服务。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代表美国政府提供资金将互联网顶级域名系统的注册、协调与维护交予NSI,而互联网地址资源分配交予IANA来负责。由IANA将地址分配给北美地区(ARIN)、RIPE(欧洲地区)和亚太地区(APNIC),再由这些地域性的组织再将地址分配给各个ISP。

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由美国独自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威慑到他国的网络疆域和主权。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伊拉克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终止,所有以“.iq”为后缀的网站从互联网上蒸发。

一个国家在有镜像服务器的情况下,从根服务器里断开本质来说并不会对本国的网络安全产生影响,镜像服务器在没有父节点的前提下回自己进化成根服务器。但这样就不好玩了,像单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的区别,断网了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就特别没有意思了。没有接入移动网络的手机不能叫手机,没有接入全球互联网的网不能叫互联网。

美国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是由1998年10月成立的民间性非盈利组织ICANN开始参与管理互联网域名及地址分配。2016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把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完全交予了ICANN。现如今ICANN为了保证数据库安全并没有让某个人来控制整个数据库,而是选择7个人来保管钥匙,以及7个人作为替补的保管者。

截至2020年10月31日,IPV4的13个根域名服务器由12个独立的组织运营,根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一共有1329个。根服务器只有13个(分别以“A”至“M”的字母表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在IPV4的时代,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并没有根域名服务器,根服务器9个在美国,2个在欧洲(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只有日本有1个。IPV4根服务器为什么只能有13个?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早期并不适用EDNS0和TCP协议,而通过UDP协议传输DNS消息最大长度需要限制在512字节,超出部分就会被截断。所以当我们查询根域的记录时512字节只够返回包含13个由A-M命名的根服务器的响应。

但这一切有了改变,IPV6与现有的IPV4根服务器体系架构兼容的前提下,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发起的“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全球16个国家完成了25台IPV6根服务器的架设。至此,中国有4台服务器(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打破了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格局。

IPV4的地址总数约43亿,IPV6的地址总数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这个数量,即使是给地球上每一颗沙子都分配一个IP,也是妥妥够用的。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关于gtld服务器和gtld server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