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器 > 正文

西安建筑资料服务器(西安建筑工程信息网)

今天给各位分享西安建筑资料服务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安建筑工程信息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西安城墙简介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扩展资料:

西安城墙的部分城门介绍

1、朝阳门:位于西安城墙的东段,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2、建国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城内的路为建国路,新开的门为建国门。

3、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

4、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

5、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6、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其中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城墙

开发一款3D网络游戏,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游戏设计/游戏制作”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tagid=307zdhhr-11y04r-173541294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zdhhr-11y04r-173541294

在“游戏设计/游戏制作”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数字照明技术谁能讲解一下!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是指在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教育电视节目的前期、现场、后期制作。这里的数字信号可以是直接产生的,如数字摄像机产生的数字信号、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数字信号;也可以是由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过程后产生的,如经过视频与音频采集卡获得的数字信号等。

一、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概述

(一)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

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密切相联的,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重大发展历程:

1.计算机参与节目制作

计算机诞生之后,早期的产品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应用范围也局限于几个领域。在电视节目中最早应用到计算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总统大选节目中,用它来计算大选的计票结果,在这里,计算机只是充当了一个道具。

2.计算机编辑系统的应用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制作中电子编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来,起到了控制编辑的作用,各种各样电子编辑系统的出现给节目制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直到现在也还是主要的节目制作设备。

3.计算机动画的应用

计算机动画是计算机图形技术在电视制作上的一个成功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动画在广告、片头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将传统的实际拍摄与电脑制作的模型及特技效果紧密结合,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与感染力。

4.电视字幕系统的应用

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着电视字幕机、电视图文创作系统的出现,数字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5.数字影视制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影视制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参与。许多精彩的片段是电脑动画、电脑特技的体现,有的是首先制作出电脑图像、电脑动画转磁带,然后磁带转胶片。例如,日本NHK在2003年制作的纪录片《四大文明》生动地再现了四大文明古国昔日辉煌时期的历史建筑及当时的人文风俗,如不仔细观看,很难辨别出里面的人物是电脑制作的。6.非线性编辑的应用

以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数字电视后期制作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模拟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电视编辑从最初的机械剪接,后来的电子编辑,到现在发展成为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先进的非线性编辑。

7.虚拟演播室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传统视频色键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形实时地进行合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虚拟演播室的背景是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的,而且摄像机和真实物体都被追踪,可以随时根据拍摄内容的改变而变换背景。

8.电视节目制作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将多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动画工作站、音频工作站等单机系统组成电视节目制作网络,制作人员便可以进入一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崭新电视节目创作空间。网络中的几个终端可以同时制作同一电视节目的不同段落,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串行工作方式改为并行工作方式,实现了素材共享与协作编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1.全面数字化

数字技术不只是应用到电视制作的单一环节中,它还贯穿于电视节目的前期准备到完成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基于此,数字摄像机、录像机、特技机、切换台等大批应用数字技术的设备应运而生,从而大规模的整体性的数字电视节目系统也日趋完善,出现了全数字电视演播室、全数字电视转播车、数字压缩的卫星新闻采集转播车、数字地面广播、数字卫星直播等。

2.虚拟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虚拟演播室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将计算机与电视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提供逼真的虚拟空间;将计算机制作出来的背景图像与演播室拍摄的人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制作出传统设备无法表现的电视节目;将人物置于千变万化的虚拟三维空间之中,从而增强了电视屏幕的艺术效果。

3.网络化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网络化提供了条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可以将多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动画工作站、音频工作站等各类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的系统组成网络,成为一个小局域网子系统,实现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互联和信息交流共享,并支持虚拟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4.信息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是手段,信息化才是目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使信息能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通道中传送。数字化也使传输的信息发生很大变化,信息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图形、图像,而是多种格式和媒体的组合。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发挥广播电视在动态方面的优势,要加大力度建设广播影视音像数据库和视频点播节目库,广泛开拓它在教育、教学、培训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记忆效果。

二、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特点

(一)利用数字技术控制电视制作设备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电视设备的控制大部分采用各种专业的电子控制台,例如调光台、调音台、摄像机控制台、导播切换台等。然而正由于此,一台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众多的操作人员,人海战术使工作显得繁琐。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开发计算机软件来控制它们。例如对灯光设备的控制,首先用计算机CAD辅助制图软件绘制演播室的布光图,然后设置灯位,并为每一盏灯设定诸如色彩、亮度、柔和度等不同的参数。使用时,只要进行一定的选择,相应的灯位得到控制,拍摄现场也得到相应的照明效果。当然,也可用新技术对摄像机、后期制作设备、编排播放设备,甚至背景、道具等,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

(二)利用数字技术对电视节目进行艺术加工

利用数字技术对电视节目进行艺术加工或创建动画、情节。可以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例如Freehand、Coredraw、Animator、3DMAX等,平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以及让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随心所欲地创建动画“演员”、“道具”,构建情节或对现有的电视画面进行再创作。同样,也可利用计算机音频软件,例如SoundForge、MIDIMae—stro等来创作乐曲、自然声等音响效果。

(三)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编辑

目前,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线性编辑已逐步被以硬盘为介质的非线性编辑所替代,因为非线性编辑有其独特的优点:信号损失小、素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具有开放的特性。

(四)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制作好的教育电视节目在网络中传送,各制作部门就可以随时查阅或使用其他部门所做的节目。另外,若干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连网,可让资源共享。一个电视节目可由一个部门完成也可由几个部门合作来完成,这样既节省时间、资金,缩短电视节目制作周期,又方便部门之间的运作。

(五)利用虚拟演播室制作教育电视节目

目前,国内较好的虚拟演播室采用先进的图形算法和跟踪技术,通过数字光电传感系统和专业色键,最终实现演播室的演员与三维虚拟教育场景无缝的合成。

三、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

模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是由具有不同制作功能的各种硬件组合而成的,例如摄像机、录像机、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等,将这些利用模拟电视设备在外景地或演播室拍摄下来的电视节目素材,转录在录像带上,然后可以直接编辑或复制成底带供脱机编辑用,在脱机编辑中得到镜头编辑清单,据此进行联机编辑,需要时进行图文制作、特技制作、声音的混录等。

由于计算机参与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数字技术提高了电视制作的速度、效率和灵活性以及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完成任何一种视听媒介的录制、编辑和传输。以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作为数字数据统一处理,例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图像、文字、声音是直接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服务器上,外景素材储存在磁盘存储器中,然后传送到服务器上,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制作。

由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比传统的视频磁带编辑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如今,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电视制作的每一阶段和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数字化的前期准备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在拍摄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给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拍摄文案的准备

这里包括数字教育电视剧本的写作、制片预算计划、制作时间表的产生。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数字教育电视的前期制作工作。文字处理软件有效地帮助编写人员形成和修改剧本。制片人和导演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拍摄计划和编制预算,还可以直观地列出电视剧本的每一场景中需要的设备和人员,并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项目的成本,很快地得到总的预算,同时产生一个完整的制作时间表。

2.数字化故事版

在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剧本、预算或时间表完成后,利用故事版绘制软件高效率地制作出剧情描绘板,它可为摄影、编辑和整个故事叙述提供视觉化的指导。剧情描绘板由一系列图像、影像组成,指明在电视节目中每一关键镜头的摄影构图和组成。

3.形象化预审视

利用场景和灯光设计软件在开始拍摄之前就进行现场场景的设计,按实际比例建立场景模型,由电脑软件中的摄影机进行拍摄预演;在实际安装照明之前提供可视化的灯光模拟照明效果,使照明设计可迅速地进行修改等等。另外,还可以利用软件使服装视觉化,并使其在实际制作前进行协调。

4.演员数据库

计算机化的演员数据库给演员自我引荐和导演挑选演员提供了极大方便。导演可以迅速、直观地查阅演员资料,演员也可以通过资料库扩大知名度。

5.资料准备

计算机数据库也给外景地的选择带来了好处,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可选择的外景地的图像,从而减少差旅费用和筹备制作时间。

(二)数字化的现场制作

1.数字摄录设备

新的数字记录设备为摄像机的拍摄提供了很多优越性。例如,计算机硬盘可附加在摄像机上,数字影像和声音可在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立即进行编辑,这就大大加速了节目的制作过程。

2.照明控制

计算机化的数字调光台使得摄影师或照明师能够预先编好照明程序,并将它存储起来。

3.摄像机控制

用带有电脑控制装置的摄像机拍摄画面,一方面可以拍摄到高难度的镜头,一方面可以用于复杂的场景合成。

4.现场录音

数字音频记录处理技术和设备极大地改进了录音。例如,数字化记录的声音可以比模拟记录的声音更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背景杂音,在进行复制和编辑配音时也可以减小噪声和音质损失。

5.道具控制

用电脑来控制拍摄现场中道具的运动。

(三)数字化的后期制作

数字化技术在电视制作中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在后期制作领域。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编辑和修改电视就像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一样简单和快捷。数字非线性编辑使得编辑能灵活地瞬间改变声音和影像的顺序及持续时间。沿时间线处理视频和声音片断的能力不仅使编辑过程更灵活,而且也使编辑效率更高并节省费用。非线性编辑用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素材的搜集包括相关的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计算机动画信号和图像信号,例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图片、Photoshop制作或处理的图像、3DMAX制作的动画等高质量的原始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2.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视频采集数字非线性编辑的第一步是向非线性编辑系统输入素材,这一步是通过视频采集压缩及相应的软件来实现的。主要工作是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动态捕捉、压缩和存储,目的是将模拟视频信号经捕捉、压缩卡压缩转换为计算机中的数字文件。

3.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编辑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编辑是指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等对采集的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非线性编辑软件可提供多种编辑处理功能与特技效果,如视音频剪辑、重新排序,各种素材衔接、特技、字幕等。编辑过程要注意音频和视频的同步,编辑人员的经验对编辑的效果影响很大,如画面组接、画面转场、蒙太奇等效果。

4.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生成和输出在非线牲编辑平台中完成了对素材的装配和剪辑之后,就可以进行影片文件的生成。这一阶段计算机要做大量的计算工作,所以性能优越的计算机生成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效率会较高。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生成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卡的输出接口播放到视频显示设备上,或录制到录像带、制成光碟等,以供教学使用。

四、数字教育电视的应用

(一)数字教育电视的载体与传播方式

数字电视技术、数据广播技术、卫星多媒体宽带网、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类型与应用。数字教育电视的教育应用向着多种传播通道、多样载体形式、多种媒体组合、天地网结合的方向发展。

1.数字视频光盘数字视频光盘是一种用激光技术存储高密度信息的载体,其信息存储密度比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磁盘、硬磁盘等载体要高得多。光盘以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存储成本低、保存时间长、介质可换、检查方便、携带灵活等优点,为当今信息社会提供了先进的存储和管理手段,从而克服了传统纸张载体、磁性介质、缩微胶片等信息载体的局限;数字视频光盘主要有LD、VCD、DVD等形式,现已经广泛应用到音像市场、电子出版、软件发行、文档管理、图像存储等领域。

2.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中的视频

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为一体的产品。它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具有人机交互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具有强大的数据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多媒体不仅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工具。

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中的视频格式主要有:AVl视频和MPEG视频格式。数字教育电视节目本身是以数字格式存储的,所以可以方便地运用到媒体教学软件与网络课程开发中。

3.网络流媒体

流媒体在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传输中扮演重要角色。流媒体的概念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其一,流媒体是在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中低带Internet/Intranet上,需要实时传输的多媒体文件,例如声音、视频文件。它在传输前需要压缩处理成多个压缩包,并附加上与其传输有关的信息,例如控制用户端播放器正确播放的必要的辅助信息等,形成实时数据流。数据流最大的特点是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其二,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使视频等对实时性要求严格的多媒体文件在Internet/Intranet上,在既无下载等待需求又不占用客户端硬盘空间的情况下保证实时播放。

目前Internet比较流行的流媒体有Real Networks的Real Media、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它们包括不同的媒体内容,具有不同的格式,都有专用的播放器。以目前网上最常见的Real Media为例,其中包括Real Video、RealAudio、Real Flash,其专用播放器是RealPlayer。在传输过程中通过MIME(Multi 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多用途邮件扩展识别流媒体类型。流媒体技术解决了以视音频信息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在中低带网络上的传输问题,在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简称VOD)是近年来新兴的传媒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宇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产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不借助传统的录像机、影碟机等播放设备,采用交互方式在电脑或电视上(需通过机顶盒),自由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视频点播系统按传输方式可分为基于有线电视(CATV)的视频点播系统、基于计算机网络(Internet/Intranet)的视频点播系统。

(二)数字教育电视的教育应用方式

1.课堂教学

将传统教学录像带经数字化压缩后放到视频服务器中,教师可在与互联网或校园网相连的多媒体教室中,通过客户端统一的点播界面,自由点播这些课件,也可自制多媒体课件作为点播节目源。

2.自主学习

可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与互联网、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相连接的地方,任何年级的学生,点播视频服务器上的适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节目,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视频点播系统中配置光盘塔、光盘库或虚拟光碟,便可成为网上电子阅览室,学生或教师可在网上任意点播教学或文化娱乐光盘节目,从而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和文化娱乐需求。

3.广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摄像机和话筒,将主讲教师的图像、声音采集到视频广播服务器中,利用视频广播系统实时广播课堂教学实况,凡在与校园网相连的电脑终端上都可进行收看。

4.远程教学

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可通过广域网络,实现跨地域的远程教学。远程接收站点可以首先将远端视频服务器上的电视节目下载到本地服务器上,然后在当地的局域网范围内点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标准的网络浏览器,例如IE或Netscape及插件,点播远端服务器中的教学课件或实时收看远端广播服务器传送的教学内容。

(三)IP和VBI数据广播的教育应用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从2000年10月31日开始起用。这—平台的开通,改变了中国卫星电视教育只能单纯传输电视节目的状况,代之以同时传输数字电视、多媒体信息、IP数据广播、VBI数据广播、语音广播等十几个不同速率频道的节目。

该系统开展的因特网接入服务,可将卫星通讯网与地面的中国教育科研网高速连接,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步人一个天地合一、远程双向交流的新阶段。

VBI数据广播是利用电视节目的场逆程进行传输,而IP数据广播则是利用场正程进行传输。但IP数据广播不属于搭载传输,它需要占用专门的卫星通道,与VBI数据广播相比,IP数据广播传输的数据文件图像质量更高。接收IP数据广播的方法和接收VBI数据广播一样,只要在计算机中插入一块PC卡即可接收到相应的数据广播。IP和VBI数据广播的教育节目主要有三个方面:教育资源信息、交互式多媒体远程教学、实时学术活动。

1.教育资源信息

目前,IP和VBI数据广播的教育资源信息有下列内容:电子报刊,可以查阅到20多种国内主要报刊的电子版;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星空放送”的信息,主要是传播教育、经贸、新闻、科技、中央电大教学信息、计算机教学等内容;绿色出版物,由西安交大通视公司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办的绿色出版系统,是利用VBI技术传播多媒体出版物的专门数据广播项目,通过它可以选择收视音乐和录像节目。

2.交互式多媒体远程教学

IP和VBI数据广播能将广播电视实时传递视听信息的特点与网络交互传播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一种崭新的交互式多媒体远程教学方式。可以在计算机屏幕画面左上角为主讲教师讲课播出录像画面,声音也伴随播出。右半面为当前板书内容,以超链接的文本同步出现,左下角画面为当前IP和VBI工作状态显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操作左窗滚动条或操作右半窗的进度按钮,调整本节进度或重复学习本节内容。节间选择可通过操作左边上下窗间的下拉式列表框进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关键概念、公式、原理或实验内容,可通过超链接调出进一步深入学习。

3.实时的学术活动

IP和VBI数据广播可以将计算机屏幕上的视音频信号源窗口的录像信号改为摄像信号,远距离实时广播学术活动,它既能将活动的现场信息以传统的视音频的形式直播,又同时传播了相关的文字及其他多媒体信息。

参考资料:慢慢看吧!!!!!!!!!!!!!!!!!!!!!!!!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颂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能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0 50 已赞赏 212

更多回答(4)

西安景点兵马俑大全_去西安旅游的必看攻略【已解决】

张家界山水青旅国际..广告

西安旅游攻略旅游_2020西安旅游攻略

旅游达人精心整理的西安旅游攻略,提前了解西安旅游攻略,线路,美食,住宿等信息。..

长沙禧福旅行社有限..广告

第一次去兵马俑旅游攻略不知道怎么玩,看这篇攻略就足够了

今天就来看看怎么带你们玩转西安。路线:古城墙——永兴坊——钟鼓楼——回民街近期去..

湖南粒闸旅游咨询有..广告

百度APP

有事搜一搜 没事看一看

立即下载

为您推荐

AIR JORDAN XIII经典再回归,登陆JORDAN网站广告

旨在致敬执着热爱自己的事业,心只为此燃.JORDAN中国网站,,会员免运费。

57 2020-05-08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

90 浏览1140 2017-12-16

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

2 浏览53 2017-02-16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

66 浏览38945

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

3033 浏览6568 2017-11-26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100字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西阳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

202 浏览7512

秦俑

秦始皇兵马俑有多大

61个问题1,230,789人浏览

第一次去兵马俑旅游攻略不知道怎么玩,看这篇攻略就足够了

xaly.lzly7.cn广告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2020年去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_实用攻略

bdxaabc.yc66ly.top广告

正在加载

向网友提问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

立即下载

12616134的知道 退出 反馈 申诉

电脑版 ©2020 Baidu

编辑于 2020-06-29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4个回答

天水 奇石出售_专业平台_资质齐全_微拍堂_免费鉴定

根据文中提到的秦始皇为您推荐

瓷器,翡翠,字画不知道真假?鉴定怕被骗?奇石出售,快速出结果,不收费!不套路!

杭州微拍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广告

假山景观石-阿里巴巴,品种齐全,低价格,高利润

值得一看的假山景观石相关信息推荐

假山景观石-阿里巴巴,网罗时下新款玩具,厂家直供,成本低,现货供应,助你轻松找货源!-

1688.com广告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20兵马俑_第一次去兵马俑旅游必看攻略

旅游全攻略,用携程APP_精选路线,省心省钱,一站式预订酒店,机票,门票_立即下载!

广告2021-01-19

秦始皇兵马俑的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扩展资料: 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1974年春寒料峭的3月,被临潼县西杨村几位普通农民在打井时发现。秦兵马俑苏醒了。随着地下浩荡军阵的8000多虎贲之士相继与世人见面,世界被震惊了,其中最形象、最贴切而又最令人振奋的评论是:“秦兵马俑,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奇迹!” 最早称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是一位外国元首,即时任巴黎市市长、现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先生。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大门打开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也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秦俑博物馆充分利用遗址现场,边发掘、边展出、边建设、边开放,使博物馆在开放展出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此,秦兵马俑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军阵场面,以它“大、多、精、美”征服了20世纪的现代人,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竞相一睹为快。 秦兵马俑的破土而出,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轰动。秦兵马俑军阵以其威武雄壮的气势、绚丽多彩的风姿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震撼了全球,折服了无数国内外观众,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秦俑热”。 每日馆内外,车水马龙,海内外宾客云集。在千人千面、栩栩如生的秦俑军阵前,有的啧啧赞叹,有的凝视沉思…… 秦俑馆馆长吴永琪告诉记者,自秦兵马俑发掘30年来和秦俑馆建馆25年来,先后有8000多万人次的海内外观众参观了兵马俑。使人感到惊喜的是,已有187批150多位外国元首前往西安参观兵马俑,并用不同的言语对秦兵马俑发出惊叹和赞美。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中国伟大的未来。” 1976年5月,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有幸成为目睹秦兵马俑奇迹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当时,秦俑馆的建馆工程正处于紧张时期,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考古人员将已回填的一号坑前端试掘方内的陶俑重新清理出来。 下午3时30分,李光耀总理在小小的试掘方坑中仔细观看了40多分钟,他几乎是拥抱着一尊站着的秦俑,然后双手轻轻地摸着俑的脸、上身,从头上慢慢地看到脚下,又从脚下细细的看到头部。 他激动万分地对身旁的夫人和女儿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我的祖上也是中国人,也有我的一份”。 1985年9月,他第二次到秦俑博物馆,看到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巨大变化,很有感触地说:“中国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中国伟大的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秦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1033赞·23,408浏览2019-04-30

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7赞·1播放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历史沿革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 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0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扩展资料 出土文物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车兵俑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 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从秦俑坑战车遗迹周围发现的兵器看,秦代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均手持戈、矛等格斗用长兵器及弓弩等致远兵器,说明战车上车左、车右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 立射俑 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 此姿态正如《吴越春秋》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与立射俑一样,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跪射俑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的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十分珍贵。 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 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军吏俑除了服饰上与将军俑不同外,精神气度上也略有差异,军吏俑的身材一般不如将军俑体魄丰满魁伟,但整体上比较高大,双肩宽阔,挺胸伫立,神态肃穆。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116件,多用于战时奇袭。 由于兵种的特殊,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右衽双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紧口连档长裤,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 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二号坑出土的骑兵形象,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因而对研究当时骑兵服饰和装备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资料。 驭手俑 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 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车马 兵马俑坑中的每乘战车前都驾有四匹陶马。 陶马的大小和真马相似,身长约2.10米,通高1.72米。四马的造型基本相同,均剪鬃缚尾,举颈仰首,张口作嘶呜状。中间的两匹服马双耳前耸,目光前视;两侧的骖马脖颈分别向外侧微微扭转,跃跃欲行,异常神骏。 秦俑坑出土的陶马,与秦始皇帝陵园内马厩坑出土的真马的体长、身高、身躯各部分的比例等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是以真马作为原型塑造的。 马的主要特征是个头较小、脖颈短、头部宽阔,属于河曲(今甘肃洮河一带)马种。 鞍马 出土于二号俑坑,通首高1.72米,至髻胛高1.33米。从马的形体方面观察,俑坑出土的陶马个头不大,头部较重,鼻骨隆突,颈厚稍短,髻甲低,脊背宽博略向下凹,胸部较广,四肢发育较好,属于力速兼备的挽马型,也是骑乘的良马。 从云梦秦简有关律文看,鞍马主要来源于官府的厩苑。县司马掌管县厩苑中军马的调教与选拔,因此军马的优劣与县司马有着直接的关系。秦向来以养马著称,到秦王朝时养马业更盛,中央和地方都有养马的厩苑,以供骑兵和车兵的用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兵马俑

289赞·41,257浏览2019-08-27

兵马俑的资料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兵马俑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财富。

3赞·189浏览2017-02-17

关于兵马俑的资料100字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西阳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扩展资料: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西安文理学院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西安文理学院是一所师范类院校,有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秘书学、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心理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音乐表演、音乐学、戏剧影视文学、美术学等专业,建校119年。

西安文理学院(Xi’anUniversity)简称西安文理、西文理,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陕西省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工作站设站单位、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占地741亩,有高新、太白和书院三个校区,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56万册,资产总值13.8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1.0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5亿元。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92人,专任教师745人,全日制在校生12028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截止至2020年8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6个省级一流培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一流学科,4个市级一流专业,9个市级重点扶持学科,9个市级重点扶持专业。

7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还有17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和4门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西安文理学院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吉代文学、支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西安文理学院的优势专业:

学前教育

专业介绍: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就业方向:在幼儿园从事教师或儿童顾问的职业;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有关政府机关、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任儿童发展评估和指导人员、儿童教育和卫生发展政策制定者、儿童教育咨询专家等;在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工作任职儿童专栏节目的采编人员、传媒策划与制作等;从事与儿童相关的企业设计制作与营销,各类儿童用品开发的专业顾问或市场调查和分析专业人士等。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遥感在森林资源与规划方面的应用”论文资料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探讨

王照利、黄生、张敏中、马胜利

(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遥感计算中心,西安710048)

本文发表于<陕西林业科技>2005 No.1 P.27-29,55

摘要:

目前,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本文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探讨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森林资源调查的SPOT5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关键词:SPOT5 遥感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处理

DISCUSSION ON SPOT5 IMAGE DATA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

Wang Zhaoli, Huangsheng,Zhangminzhong,Ma Shengli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Forest Inventory, Planning Design, Xi’an China 710048)

Abstract: Now day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ultispectral SPOT5 image data are widely applied in forest invento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T5 image and requirements of forest inven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s of ordering image data, ortho-rectification, image bands composition and image data fusion. The complete steps of image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 are given.

Key words: SPOT5 image data,forest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前言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宏观性、视角广、多分辨率(光谱和空间)、多时相、周期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所以卫星遥感影像既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宏观空间分布信息又能提供局部的详细信息以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等[1]。目前在林业领域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尺度层次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监测、病虫害、火灾监测等方面。

2002年5月法国SPOT地球观测卫星系列之5号卫星(即SPOT5星)发射。SPOT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米(短波红外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但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2.5米。SPOT5遥感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从性价比分析,在其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前比较昂贵的状况下,SPOT5遥感数据比较适宜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大幅度的森林调查的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SPOT5卫星数据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尤其,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被作基本的森林资源信息源提取各类信息。针对于将多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鲜有报道。本文总结工作实践,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订购、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1.SPOT5卫星遥感数据特点

SPOT卫星系统采用线性阵列传感器和推扫式扫描技术,具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获得倾斜图像和立体像对。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的椭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98.7o ,每天绕地球14圈多,重复覆盖周期26天[2]。由于有倾斜观测功能,使重复覆盖周期减少到2-3天。SPOT5卫星载有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G)、1台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和1台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GT)。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的波段选择是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HRG的波段设置(见表1)足以取得辨别作物和植被类型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探讨HRG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处理。

2.SPOT5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

SPOT5数据处理工作流程:

2.1 遥感数据的订购

订购数据时,用户需向数据代理商提供购买区域的四个角的大地坐标或者数据的景号(PATH/ROW)。特别应该注意数据订购时间和用户拿到数据之间有时间差,间隔时间长短因用户的要求、天气、卫星重复覆盖周期而异。相对于其他卫星数据,比较有利的一面是SPOT5卫星装置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用户可向代理商申请红色编程提前得到调查区域的遥感数据,但要支付编程费。对于遥感数据的时相、云量、入射角、阴影量、是否购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等用户根据自己具体的工作需要向代理商提出限制要求。

根据我们对SPOT5遥感数据的使用,对于森林资源调查,北方9,10月份和11月初的遥感影像比较适宜。代理商向用户提供经过处理的不同级别的影像产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建议购买SPOT1A级产品,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处理,同时也可减少费用。

2.2 基础数据准备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DEM是进行SPOT5遥感数据高精度正射校正必需的基础地理数据。建议购买1:10000地形图和1:25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将1:1万地形图扫描,扫描分辨率设置为300DPI。将扫描好的地形图进行几何精纠正,纠正精度控制在0.3毫米内。从测绘部门购买的1:1万地形图为北京54坐标系3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而1:2.5万DEM为北京54坐标系6度分带投影。在数据准备时,将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通过换带转换转成和DEM一致的6度分带投影。

对于没有1:1万地形图的地区,建议使用差分GPS接收机采集地面控制点。

2.3几何正射校正

正射校正过程应用了法国SPOT公司发行的GEOIMAGE软件。GEOIMAGE软件有针对SPOT5卫星数据开发的SPOT5物理模型。模型模块自动读取DEM信息。SPOT 物理模型可读取卫星在获取遥感数据的瞬间状态参数,这些参数存贮在数据的头文件中[3]。卫星状态参数包括:卫星成像瞬间的经纬度、高度、倾角等。卫星状态参数能够帮助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

以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为基准,在影像图上找出和地形图上地物相匹配的明显地物作为地面控制点。在进行正射校正时,应先进行全色波段数据校正,然后以校正好的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进行多光谱数据校正。以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校正多光谱波段就比较容易校正,且能提高两者的匹配精度。地面控制点应分布均匀,影像的边缘部分布要有控制点分布,同时在不同的高程范围最好都有控制点。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因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景60KmX60Km的SPOT5数据,一般地势平缓的地区20个左右控制点即可达到满意的结果,在高山区25个左右控制点就可使正射校正精度满足要求。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法。

2.4 辐射校正

用户购买的SPOT5的各级数据,数据提供商已经根据卫星的记录参数对遥感数据做了辐射校正,即消除了传感器自身引起的、大气辐射引起的辐射噪声。若果影像存在薄雾或地形高差较大引起的辐射误差情况,用户应进一步进行辐射校正处理。薄雾的简单消除原理是基于近红外波段不受大气辐射影响,清澈的水体或死阴影区的数值应为零。从各波段数据中减去近红外波段的水体或阴影的不为零值。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公式: f (x,y)=g(x,y)/cosa,g(x,y)为坡度为a的倾斜面上的地物影像;f (x,y)为校正后的影像。由于坡度因子参与校正所以需要DEM支持。

2.5 波段组合

根据SPOT5数据波谱特征(表1),各波段分别记录反映了植被的不同特征方面:B4(SWIR)短波红外反映植物和土壤的含水量,利于植被水分状况和长势分析;B3(NIR)近红外波段对植被类别、密度、生长力、病虫害等的变化敏感;B2(RED)红光波段对植被的覆盖度、植被的生长状况敏感;B1(VIS)可见光波段对植物的叶绿素和叶绿素浓度敏感。经过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发现SPOT5的B3、B4、B2波段组合对植被类型的识别要优于B3、B2和B1的组合。但由于B4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使B342组合对植被空间几何细节表达没有B321组合清晰,例如林缘界线信息表达方面B321要优于B342。

2.6 影像数据融合

对于购买有高空间分辨率全色波段数据的用户,进行数据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影像数据融合能够综合不同波段、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层)的特征,融合后的数据具有更丰富、更可靠的信息[4]。 根据影像数据融合的水平阶段,影像融合分为: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为了最大限度的从SPOT5遥感数据中提取森林植被信息,应进行像元级的数据融合,将2.5米的全色波段和10米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融合得到的新数据既具有全色波段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又具有多光谱特征。

像元级数据融合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数据融合的目的,即最大限度的突显森林植被信息,应选取B4、B3、B2和PAN波段,根据我们的试验Brovey 融合算法方法比较理想:

2.7遥感影像地图

将融合好的数据按Rfused、Gfused、Bfused组合,叠加上行政界线、公里格网、坐标、比例尺等辅助信息,按1:1万地形图分幅生成1:1万纸质图作为外业手图。

3. 结果和讨论

3.1 几何精度

利用SPOT5物理模型,采用1:1万地形图和2.5万DEM ,经过正射校正处理,可使影像的几何精度控制在2个像元内(10米),达到1:1万制图标准要求。为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提取林分调查因子、区划林班界线生成大比例尺的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提供了几何精度保障。

3.2 波段选择

对于没有全色波段的情况,SPOT5数据的B342组合有利于森林植被类型的识别。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区划中,林分类型信息提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B342波段组合是小班区划和外业手图的最佳组合。

3.3 融合效果

融合数据技术使SPOT5遥感影像既具有全色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又拥有多光谱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丰富了遥感影像的信息量。采用Brovey算法使SPOT5遥感影像从色彩、纹理等方面增强了影像的可判读性,提高了小班因子正判率和林分小班的区划精度。

参考文献

1.周成虎,杨晓梅,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3-4.

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88-90

3.北京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专业制图工作室GEOIMAGE用户指南》,2004,68-70.

4.Christine Pohl. Geometric Aspects of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for Topographic Map Updating in The Humid Tropics, ITC Publication, 1996,51-52.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来源: 李德仁 时间: 2005-08-11-23:09 浏览次数: 79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李德仁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P208;P237.9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1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m)、航天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0.62m,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Terra)和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NSAR,特别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列短波SAR,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1.2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Where)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已成功用于生产的全自动化GPS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DGPS和INS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可形成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的位置与姿态的自动测量和稳定装置(POS),从而可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在航空摄影条件下的精度可达到dm级,在卫星遥感的条件下,其精度可达到m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目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作业流程,从而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据库更新。若与高精度激光扫描仪集成,可实现实时三维测量(LIDAR),自动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并可推算出数字高程模型(DEM)。

美国NASA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将航天激光测高仪(SLA)安装在航天飞机上,企图建立基于SLA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激光点大小为100m,间隔为750m,每秒10个脉冲;随后又提出了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计划,已于2002年12月19日将该卫星IICESat(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发射上天。该卫星装有激光测距系统、GPS接收机和恒星跟踪姿态测定系统。GLAS发射近红外光(1064nm)和可见绿光(532nm)的短脉冲(4ns)。激光脉冲频率为40次/s,激光点大小实地为70m,间隔为170m,其高程精度要明显高于SRTM,可望达到m级。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在2015年之前使星载LIDAR的激光测高精度达到dm和cm级。

法国利用设在全球的54个站点向卫星发射信号,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移,以精确解求卫星的空间坐标,具有极高的精度。测定距地球1300km的Topex/Poseidon卫星的高度,精度达到±3cm。用来测定SPOT 4卫星的轨道,3个坐标方向达到±5cm精度,对于SPOT 5和Envisat,可望达到±1m精度。若忽略SPOT 5传感器的角元素,直接进行无地面控制的正射像片制作,精度可达到±15m,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的需求。

1.3 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它的属性和语义(What)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另一大任务。在已取得影像匹配成果的基础上,影像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影像融合技术,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目标识别与分类,处理的对象既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也更加注重高光谱影像。随着遥感数据量的增大,数据融合和信息融合技术逐渐成熟。压缩倍率高、速度快的影像数据压缩方法也已商业化。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1.4 利用多时像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

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进行变化监测(What change)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过去人工方法投入大,周期长。随着各类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大量新的影像数据源的出现,实时自动化监测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自动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利用新旧影像(DOM)的对比、新影像与旧数字地图(DLS)的对比来自动发现变化和更新数据库。目前的变化监测是先将新影像与旧影像(或数字地图)进行配准,然后再提取变化目标,这在精度、速度与自动化处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把配准与变化监测同步的整体处理[1]。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影像目标三维重建与变化监测一起进行,实现三维变化监测和自动更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利用智能传感器,将数据处理在轨完成,发送回来的直接为信息,而不一定为影像数据。

1.5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和“数字文化遗产”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数字地球”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进下形成的。1999年12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市”的建设,2001年国家测绘局完成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研究。在已完成1∶100万和1∶25万全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2001年全国各省市测绘局开始1∶5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这个数据量达11TB的巨型数据库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将用来建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和CP(控制点数据库)。如果要建立全国1m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其数据量将达到60TB。如果整个“数字地球”均达到1m分辨率,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世纪内可望建成这一分辨率的数字地球。

“数字文化遗产”是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近景成像、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近景成像和近景三位量测方面,有室内各种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仪器,还可以直接由视频摄像机的系列图像获取目标场三维重建信息。它们所获取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文化遗迹的三维仿真,而且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历史文化在时间隧道中再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复原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6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

从遥感科学的本质讲,通过对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4大圈层)的遥感,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进行反演。几何方程式是有显式表示的数学方程,而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结构和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但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谱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相信在21世纪,估计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2 GIS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1 空间数据库趋向图形、影像和DEM三库一体化和面向对象[2]

GIS发展曾经历过栅格、矢量两个不同数据结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飞快增长和数字地球、数码城市的需求,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三库(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DEM格网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库结构使GIS的发展更加趋向自然化、逼真化,更加贴近用户。以面向应用的GIS软件为前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8i,9i等)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成为当前GIS技术的主流趋势。

2.2 空间数据表达趋向多比例尺、多尺度、动态多位和实时三维可视化

在传统的GIS中,空间数据是以二维形式存储并挂接相应的属性数据。目前,空间数据表达的趋势是基于金字塔和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在不同尺度表示时可自动显示出相应比例尺或相应分辨率的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集的跨度要比传统地图的比例尺大,在显示不同比例尺数据时,可采用LOD或地图综合技术。真三维GIS的空间数据要存储三维坐标。动态GIS在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已有较好的应用,真四维的时空GIS将有望从理论研究转入实用阶段。基于三库一体化的时空3D可视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能再PC机上实现GIS环境下的三维建筑物室外室内漫游、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剖面分析和阴影分析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三维GIS将使人们在现实空间外,可以同时拥有一个Cyber空间。

2.3 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发现更多的有用知识

GIS是以应用导向的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是GIS的高水平应用,它需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知识的获取是专家系统中最困难的任务。随着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成为当今计算机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从GIS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支持遥感图像解译,以解决“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问题。反过来,从属性数据库中挖掘的知识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等一些列空间分析的功能[3]。尽管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这一命题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随着数据库的快速增大和对数据挖掘工具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2.4 通过Web服务器和WAP服务器的互联网和移动GIS将推进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的研究及地学信息服务事业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的大容量和高速化,GIS已成为在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许多不同单位、不同组织维护管理的既独立又互联互用的联邦数据库,将可提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因此,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federal databases interoperability)问题成为当前国际GIS联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互操作意味着数据库中数据的直接共享,GIS规律功能模块的互操作与共享,以及多点之间的相同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已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未来的GIS用户将可能在网络上缴纳为其需要所选用数据和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费,而不必购买这个数据库和整套的GIS软硬件,这些成果产生的直接效果是GIS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

目前已兴起的LBS和ML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变化使GIS将走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我国目前已有2亿个手机用户,若每人每月为MLS支付10元费用,全国一年的产值将达到240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地学信息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4A服务(geo-in-formation for anyone and anything at anywhere and anytime)。

2.5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有望在本世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笔者曾扼要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7大理论问题[4]:(1)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时间基准;(2)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储与交换标准、空间数据精度与质量标准、空间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空间信息的安全、保密及技术服务标准以及元数据标准等;(3)地球空间信息的时空变化理论,包括时空变化发现的方法和对时空变化特征的和规律的研究;(4)地球空间信息的认知,主要通过各目标各要素的位置、结构形态、相互关联等从静态上的形态分析、发生上的成因分析、动态上的过程分析、演化上的力学分析以及时态上的演化分析达到对地球空间的客观认知;(5)地球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包括类型的不确定性、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空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逻辑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不完备性;(6)地球空间信息的解译与反演,包括定性解译和定量反演,贯穿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中;(7)地球空间信息的表达与可视化,涉及到空间数据库多分辨率表示、数字地图自动综合、图形可视化、动态仿真和虚拟现实等。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对建立完备的理论尚嫌不足,需要在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关于遥感与GIS的集成,涉及到GPS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本文未作具体讨论,其具体内容可参见文献[4—6]。

3 结语

遥感与GIS在20世纪出现,在21世纪不仅将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而且将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愈来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Li D R, Sui H G. Automatic Change Detection of Geospatial Data from Imagery. The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2002,34(II):245—251

[2] 龚健雅.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邸凯昌. 空间数据发掘与知识发现(第一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82

[4] 李德仁,关泽群. 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第一版).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4

[5] 李德仁,李清泉. 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1):1—7

[6] 李德

关于西安建筑资料服务器和西安建筑工程信息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